不可将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和理性人概念混淆

2024/4/4 16:26:41   字体:

   林民书撰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理性人问题研究》指出,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各类资源配置方式大都是在利用人们对财富的贪欲来影响人们行为决策。但是,影响个体微观经济行为还可以通过引导人们修养身心来树立正知正见,由此纠正乃至消除其非理性的市场行为。唯有先实现个体的理性,才可能由此及彼,逐步达到社会的理性。然而,国内经济学界对何谓理性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如何培养理性人。不少人想当然认为,追求利益、精于算计就是理性人,殊不知私欲能使人愚蔽。受贪欲的驱使,各种利益算计,虽然看似合理,却恰恰是无理性的表现。经济人的心无餍足导致其无法对经济活动及行为作出正确理性的判断与决策。理性是对欲望的超越。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经济人在利益面前要做到进退有据、行止有度,几乎是一种幻想。而要改变这种非理性状态,需要个人持续的身心修正过程,也就是古人所提倡的修身养性。市场的失控,来自于微观主体理性的迷失。唯有不受私欲控制的微观主体的理性,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渐行渐近。有学者将本质上相互对立排斥的理性人与经济人合二为一,不仅荒唐,而且在理论上危害极大。对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评判,并不涉及道德标准,但仅就人的心性而言,财富贪欲具有自我不断增强壮大的特性,对贪欲放纵,个人会因其理性的丧失而导致出现行为失控,从而给自己的身心和家庭带来伤害,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影响。因此,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恰恰是理性的对立面。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市场,即使有政府的主动干预,也难以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节最终失效的原因。

 

摘自《东南学术》2024年第1期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