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不宜设定制造业占比指标

2021/3/23 18:27:26   字体:

   赵伟撰文《“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不宜设定制造业占比指标》指出,我国目前经济结构的三产化或服务业化,恰恰顺应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是制造业创新的结果。制造业的创新,一方面,产生了包默尔悖论现象,最先创新提升效率的行业,就业占比最早收缩;另一方面,在新增的服务业产出和就业中,相当一部分原本就属于制造业和宽泛的生产活动内部服务活动外化。这种外化是一种亚当·斯密意境的专业化,恰恰是提升制造业质量和效率的必须途径。由此,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十四五”期间,不宜强调制造业占比,而应鼓励生产性服务业自制造业的分离。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不设定制造业产值占比并非意味着放任制造业绝对规模的收缩。实际上目前和今后发生的,多半是制造业相对于服务业增速的下降,继而是相对规模的收缩。即便制造业产值接近零的扩张,也会导致该部门绝对规模的增加。因此,若要刻意保持制造业规模,防止空心化,当下更为可行的做法是可以设定一个合适的增速指标,考虑到三产化大势,这个指标须低于服务业增速。

摘自《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1期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