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的基层自治值得借鉴

2021/3/23 18:25:38   字体:

   龙登高、王明、陈月圆撰文《论传统中国的基层自治与国家能力》指出,封建王朝通过严密控制基层社会以维持大一统的感性认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需要对此认识进行系统反思。封建社会中,以士绅为核心的各类民间组织,主导着基层社会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政府亦广泛委托牙行、歇家等民间主体完成赋税征收与公共管理事务,从而实现对基层的间接管理。因此朝廷可以通过较简短的委托—代理链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官僚体系的激励不相容问题,降低大一统的管理成本,亦能分散风险,从而实现对庞大国家的有效管理。基层自治具备产权制度基石,是短缺经济与信息技术条件落后约束下的政府治理之道,也是当时国家能够实现大一统的重要原因。近代以来,基层自治在日益强化的政府控制下式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近代公共设施与公共事务的需求增多,政府职能逐渐扩张,官僚体系向下渗透,原来由民间承担逐渐转为政府承担。(2)随着城市化的逐渐深化,19世纪之后部分地区的乡绅进城,清末科举的废除使士绅失去功名激励机制,20世纪前期出现了劣绅化,士绅有时反而成为基层秩序的破坏者。(3)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产生了富国强兵的追求,集体主义、政府控制日益成为社会共识。(4)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计划经济理论成为20世纪中期世界主流思潮,同时也主导了中国社会经济走势。

摘自《山东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