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出版年份查看杂志:

文献整理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学术界》杂志(月刊)(ISSN:1002-1698 CN:34-1004/C) 期数:2016年第7期 栏目:学术探索   字体:
本文作者:蒋寅
责任编辑:黎虹
关键词:文献整理

  非常荣幸被邀请出席这个会议。首先对陈先生这套煌煌巨著《唐诗学书系》的出版表示祝贺!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简单地谈两点我的感想。陈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辈学者。说起来我和陈先生还有一段特别的渊源。可能陈先生已不记得了,我最早认识陈先生是1983年,那时候我是硕士二年级学生,到广州参加古代文论学会的年会。我们是一路坐火车返回的,当时我和胡大雷、王筱芸、陈自力三个同学和陈先生坐在一起,一路听陈先生聊学问。那是我第一次听自己老师以外的著名学者谈论学问,印象非常深刻。是我多年来一直存在记忆中的一段经历。后来我的博士论文也是陈先生担任评审专家,所以陈先生也是我的座师。后来开会经常见到陈先生,接受陈先生的教导。陈先生《唐诗学引论》出版时也寄赐我一册,我仔细地拜读过。一次会议间,陈先生还下询我对书的看法。多年来我在很多地方潜移默化地受到陈先生的影响,这是可以肯定的。以上是从私人的交往来说的。从学术方面说,陈先生的学术是很有个人特点的。在陈先生这一辈学者里,有两位先生我觉得从学者素质方面说是最全面的,一位是陈伯海先生,另一位是罗宗强先生。这两位学者给我的感觉是在感性和理性两方面都非常强大,对作品的艺术感觉非常好,对历史认识和思考的深度也是一般人所难及的,因此给我的印象非常深。陈先生还有很独到的地方,他花了很多力气做唐诗文献学的工作,这又是非常特别的。一般偏于艺术批评——像陈先生讲的“诗”与“思”两方面都强的人,是不会喜欢做文献的。陈先生偏偏很早就留意唐诗文献,编纂《唐诗书录》,这本书我到现在还在用。虽然我目前在做清代诗学,但我前年写的谈清代科举试诗如何对诗学发生影响的论文里面,使用了一些清朝人翻刻的唐试帖诗选,仍然是借助于《唐诗书录》提供的资料。所以说,陈先生从《唐诗书录》到《唐诗论评汇编》,一直在编资料,对我们当代的唐诗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顺便说句题外话,我一直认为,唐诗研究乃至整个唐代文学研究都可以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典文学中成就最卓著的一个领域,也集中了许多优秀的学者。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就因为唐诗学界的文献整理工作做得特别好。从第一届萧涤非会长以来,经过程千帆先生、傅璇琮先生,一直到我们现任会长陈尚君教授,都高度重视基本文献的整理,唐代文学研究的基本典籍、参考文献、工具书是最齐备的,研究者使用起来极为便利,工作效率特别高。多年来唐代文学研究的成就和水平相对高于其他领域,是与整个唐代文学界对文献整理的一致认识,对学科基本资料、基础文献的扎实整理是分不开的。这是我们学会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传统,其中当然也包含陈伯海先生做出的非常重要的贡献。最后我想说,这套《唐诗学书系》是当代唐诗学研究一个集成性的成果,代表着当今唐诗文献著录、资料汇编、理论思考和学术史梳理的最新水平,相信它的出版对唐代文学研究会是一个有力的推动。这套书系中,《唐诗书录》原版只是一册,现在增订为两册;又补充了总集的叙录,内容更为完备;资料汇编从《论评类编》到《文献集粹》,对唐诗研究、评论资料做了详赡的编集,其中包括不少罕见文献。以后不仅初学者做研究,可以这套书作入门向导,资深研究者也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还值得一提的是,《唐诗汇评》也非常重要,不仅资料丰富,方便使用,它的选目也很经典。我做王渔洋《唐贤三昧集》研究时,需要找一些著名的唐诗选本比照其选目,当时我也对比了一些今人的唐诗选,觉得还是陈先生的选目最好。后来我的学生,包括外国留学生、访问学者之类,问及当代最好的唐诗选本,我都推荐陈先生的《唐诗汇评》。无论从数量还是选目来说,我都觉得它是很好的选本。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