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出版年份查看杂志:

“民意”的推涌 — 包龙图文学形象的生成(5)

《学术界》杂志(月刊)(ISSN:1002-1698 CN:34-1004/C) 期数:2017年第11期 栏目:学术探索   字体:
本篇全文:PDF格式 702.25KB
本文作者:朱万曙
责任编辑:李本红
关键词:包龙图,民意,俗文学

作者简介:朱万曙,«学术界»本期封面人物, 1962 年 5 月出生于安徽省潜山县,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 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安 徽省“皖江学者”讲席教授.社会兼职有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中国«儒 林外史»(筹)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评审组评审专家.现为中国人民 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 年 4 月入选教育部 2016 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出版 有«包公故事源流考述»«明代戏曲评点研究»«明清戏曲论稿»«徽商与明清文学»等个人专著,主编«徽学 研究资料辑刊»,为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全清戏曲»整理编纂及文献研究”首席专家.


〔摘   要〕包龙图———包公题材的文学创作历久而独特,其原因在于“民意”的推涌. 历史人物包拯的思想性格为其成为文学形象和故事“箭垛”提供了“民意”基础,元代戏 曲中的包公形象是对“民意”的承载,明代包公题材作品更为丰富,也更加弘扬了“民 意”,清代的包公题材的作品承续了前代创作的“民意”.包龙图题材多为俗文学所书 写,其作者也多是下层文人或民间艺人,其以“民意”为推涌力的历久不衰的创作和传播 现象,体现了俗文学创作中“民意”的潜在推涌作用.


DOI : 10. 3969 / j.issn. 1002-1698. 2017. 11. 001

 

PDF软件下载:①福昕PDF阅读器V9.2.1.37538专业版(71.5MB)   ②福昕PDF编辑器V10.0.230.36254(92.8MB)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