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第一届外国语言文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2017/8/17 10:47:56 学术界   字体: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彭青龙教授和杨炳钧教授分别在大会作主旨发言。会上发言者还包括《比较文学研究》杂志主编、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教授Thomas Beebee, 教育部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王宁, 《外国文学研究》荣誉主编、浙江大学特聘教授聂珍钊, 全国四、六级考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金艳,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芙芸以及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尚必武。


  在题为“翻译生态学论纲”的演讲中,Beebee首先对翻译生态学进行级别划分,继而结合具体文本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让与会者对这一新领域有了全面且具象的理解。王宁就“人文学科在当今时代的功能与作用”发表了演讲,他指出人文学科在全球化时代不仅可以促进国际上的人文学术交流,而且也可以藉此了解西方人文学术理论前沿对中国的关注。中国人文研究学者有责任通过与西方以及国际同行的对话和交流,把中国人文学科研究的成果推向世界,加强中国人文学者在国际学界的话语权。在题目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从口头文学到脑文本的思考”中,聂珍钊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作用在于文学文本的批评和解读,为读者提供建构脑文本的正确文本,以促进人的道德完善。


  金艳作了题为“情境下的考试构念与考试内容:对语言教学与测试的启示”,回答了在全球化经济和数字时代下,英语学习的相关问题。吴芙芸作了题为“非相邻从属关系加工:以汉语为例”的演讲,通过大量案例以及语料库数据对课题进行了详尽阐述。尚必武作了题为“当代英国小说的非自然叙事:范式、作品与阐释”的演讲,提出超越“叙事规约”、凭借非常规叙事手段的非自然叙事是当代英国小说不断获取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午的分论坛包括外国文学分论坛、语言学分论坛和翻译学分论坛。各位青学者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了高水平的演讲。各论坛均由三名所在学科的资深学者担任学术委员,对发言人的论文就选题,创新性以及现场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评审打分。来自各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学术委员也对其分别进行了点评。在终审会议上,终审委员经过精心讨论,评出本届外国语言文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表现优异的青年学者,并授予其“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外语青年学者”荣誉称号:一等奖获得者为向伊梅;二等奖获得者为苏杭、石嵩;三等奖获得者为夏登山、王雯、何卫华;提名奖获得者为赖云帆、章舒雅、祁峰、徐欣、李道全。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