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并承认广义的脆弱性可以为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024/3/1 17:17:59   字体:

   王福玲撰文《自主性与脆弱性的纠缠——生命伦理学的视角》指出,脆弱性是人类的普遍特征,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命运,这是我们思考脆弱性问题时需要首先承认的一个基本事实,也是理解个体生命和构建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维度。在一个多元社会中,人类普遍持存的脆弱性在道德陌生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强化了共济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个人利益。它要求我们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出发,通过营造团结互助的社会氛围,建构正义的社会制度来应对人类的脆弱性。就此而言,在过去长期以来以尊重自主性为主流价值观的生命伦理学领域,尊重脆弱性原则的提出意味着生命伦理学的一种话语转向:生命伦理学不再仅仅强调对个人选择和自主性的尊重,它更应该强调关怀和保护。脆弱性与自主性的关系不是截然对立、相互排斥的。在人类真实的实践生活中,既不存在纯然脆弱的人,也不存在绝对自主的人,现实的人类总是既自主又脆弱,真实的人类生活总是处于自主性与脆弱性的相互纠缠中。脆弱性首先让人们联想到的是它的消极性,即无能和软弱,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因此被描绘成一幅“祛弱”的历程,抵抗脆弱性似乎成了唯一的回应方式。这种与脆弱性进行对抗的斗争思想很容易让我们怀抱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人类可以变得不再脆弱。现代医学中过度使用生命维持技术、不惜代价延长生命的“拯救”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脆弱性的研究在揭示这一幻想的同时,主张首先承认并接纳脆弱性。诚然,自主性是构成人性的本质特征,但脆弱性也是人性不可或缺的要素。脆弱性永远不可能消除,否则人性也将不复存在。脆弱性是人类的正常状态,正是从脆弱性出发,人类团结、合作并建构责任和义务,从脆弱状态不断发展到自主状态。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