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出版年份查看杂志:

人权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实践 - 从关于“祖赋人权”的争论谈起

《学术界》杂志(月刊)(ISSN:1002-1698 CN:34-1004/C) 期数:2023年第5期 栏目:学术探索   字体:
本篇全文:PDF格式 936.01KB
本文作者:叶娟丽 王瑞
责任编辑:刘鎏
关键词:天赋人权;祖赋人权;社会契约论;自然权利;人权清单

作者简介:叶娟丽,政治学博士,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王瑞,武汉大学湖北政治建设研究院研究人员,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外中国政治研究的学术史研究(1978—2020年)”(22AZZ0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西方政治法律制度源泉的天赋人权理论,具有“前政治”性、普遍性和根本性等特征。经由哲学层面对天赋人权根基的剖析,当代出现了多种不同的人权理论,如努斯鲍姆的“能力”“人格”进路人权观、米尔恩的作为普遍道德权利的人权观、罗尔斯的政治人权观和贝兹的实践人权观等。在实践层面,不同政治法律制度列出了不同的人权清单,除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的规定能够基本达成共识外,对于社会权利、妇女与少数族群权利、环境权利等,存在较多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在于预设人性基础主义的天赋人权论如何契合当代多元化的制度与文化实践。就中国而言,人权是典型的西方舶来品,如何解读与应用异质文化中形成的天赋人权理论,激发了关于儒学思想与人权主张是否相容的争论。除了从儒学中挖掘人权资源外,部分中国学者致力于构建中国自己的人权概念,如徐勇及其团队提出的“祖赋人权”。这一概念更符合中国本土的行为与道德自觉,但也遭遇很多质疑与批判。“祖赋人权”的创新之路证明,人权理论构建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即哪些人权,谁的人权;而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在于解决“人权谁赋”问题。这一问题目前没有完美答案,因此,也就不存在万全的人权理论。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3.05.005

PDF软件下载:①福昕PDF阅读器V9.2.1.37538专业版(71.5MB)   ②福昕PDF编辑器V10.0.230.36254(92.8MB)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