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践感觉的重要性需要重新予以审视
刘贵祥、毛俊超撰文《实践感觉与人的本质及人的解放问题》指出,实践感觉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使用的一个概念,但长期以来一直被学界忽视。与黑格尔将实践感觉融化于客观精神,费尔巴哈将其看作直观感觉不同,马克思的实践感觉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规定:其一,实践感觉乃至人的感觉都是在对象化活动中生成的,一旦脱离了对象化活动,实践感觉要么变成抽象思辨的“精神活动”,要么沦为单纯的“感性直观”;其二,实践感觉并非纯粹理性意义上或生物学意义上的感觉,作为一种社会性感觉,它同人的生产和交往密切相关,正是在人的生产和交往实践中,“我”自己的感受和享受也成为别人的感受和享受,人的“类本质”因此才真正得以实现。马克思以感性活动、对象性活动为思想原则,不仅克服了黑格尔的精神“纯粹活动”原则,也克服了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原则。这一新哲学原则不仅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标志,而且是马克思思考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的新起点。马克思在其实现的伟大哲学变革的视域中赋予实践哲学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是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不断产生的属人感觉,它确证着人的全面丰富的本质;另一方面,实践感觉作为“人化自然”的结果,其社会性生成又指向人的自由解放。它往前承接着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往后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