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后标准化”时代正式到来

2021/1/21 11:33:00   字体:

   尹林撰文《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的“后标准化”》指出,如果我们仅仅把文学的这种“后标准”局限于传统文学的概念圈进行探讨,那么在这个时代就有敝帚自珍的嫌疑了。网络文学在当今的文学研究中已经属于较内层的事物。事实上,电影、电视、流行歌曲甚至是广告词,都开始以其直观化、闪电化、新锐化的创意不断冲击着文学创作,并且已经学者试图将其纳入文学视野,比如丁帆的《中国新文学史》将一些民谣、摇滚歌曲纳入讨论的范畴,甚至将其放在了对同时期诗歌的探讨之前。这似乎启示我们,一些看似没有风骨或深度的流行歌曲是不是也承接了古代的代言、抒情以及诉苦的传统呢?如果是,为什么不能够结合音乐性和文学性将其纳入文学史的讨论范畴呢?如果文学继续秉承刊物的标准,不但自身的优势不断被肢解,而且也不能广泛地借鉴其他艺术或媒介的优点,那么在这个文学的“后标准”时代,非学者、非作家型的观众完全可以跟随“文学性”出走,从而彻底抛弃自称非功利实际上却已经非常功利的文学。 

摘自《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