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嵘均: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担当

2019/3/11 22:52:36 杨嵘均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关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持始终以客观事实与实际生活为根据,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⑤,并且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努力形成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⑥。

  总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要以求真、求善、求美的态度做学问,还要将个人学术理想和人民需求、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以追寻高远的学术梦想、达至追求真理的学术真谛去回答时代课题,求索为民之道,从而做到“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还要“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0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4—145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72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38页。

  ⑥张静如主编:《从一大到十七大》第5册,万卷出版公司,2007年,第82页。

  (作者:杨嵘均,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